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文章详情

新闻资讯傅雷夫妇“叶落归根”骨灰落葬浦东 傅敏致辞

原创文章 网络 2017-10-20 9132人阅读


傅雷、朱梅馥夫妇早年合影
  

  叶落归根
  
  东方网10月28日消息:据《i时代报》报道,昨日上午10时,伴随着贝多芬的《命运交响曲》,傅雷、朱梅馥夫妇骨灰安葬仪式正式开始。在傅聪、傅敏以及众家属的护送下,傅雷及夫人朱梅馥长眠于上海浦东故里。傅雷家属及慕名前来道别的共120余人,向傅雷夫妇纪念碑献上鲜花,并三鞠躬。
  
  傅雷夫妇纪念碑高约1.8米,碑身灰白如雪,稳定挺拔。碑身正面题有傅雷家书的名言:赤子孤独了,“会创造一个世界。”
  
  47年归乡路
  
  1966年9月,由于在文革中受到诬陷和迫害,傅雷夫妇愤然双双自杀离世。其死后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,后归并到万国公墓,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。幸有一位傅雷作品的爱好者,私藏其骨灰盒,才得以幸免遭毁。
  
  福寿园集团早在十年前就联系傅雷的家属积极争取傅雷“入住”,在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,2013年4月,由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傅雷研究专家王树华先生牵线,浦东福寿园海港陵园方面前往北京商议傅雷“回乡”之事。
  
  后经双方不断协商,家属决定将傅雷夫妇骨灰安放于海港陵园的如茵园内。

 

 傅雷之子傅敏在纪念碑揭幕仪式上致辞


  
  传承“精神”
  
  仪式现场,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向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捐赠了《傅雷家书》手稿和《傅雷译希腊的雕塑》手稿。
  
  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、音乐、美术理论、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,他身上体现出勤奋、正直、热心、严谨、慈爱的美德,凝聚成了独特的“傅雷精神”。
  
  傅雷小传
  
  傅雷(1908-1966),号怒庵,上海人,一代翻译巨匠。傅雷于20世纪30年代赴法国留学。回到中国后,他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。1957年,傅雷被定为“右派”,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,1966年因不堪忍受污辱,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。傅雷一生译著宏富,以翻译十四本巴尔扎克的小说和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作品之一——罗曼·罗兰的代表作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闻名于世。此外,他还翻译了伏尔泰的一些作品以及梅里美的《嘉里美》。作为父亲,他写给儿子傅聪、傅敏的家书集《傅雷家书》感动了无数读者。
  
  “赤子孤独了,会创造一个世界”——昨天上午10时,在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的如茵园内,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终于叶落归根,长眠在洁白的丰碑下。傅雷儿子傅聪、傅敏等家属参加了骨灰安葬及纪念碑揭幕仪式。


点赞
25人已点赞

更多精彩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