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年里,两夫妻收养了12个弃婴艰难生活。除了被人认养之外,身边的5个女儿,4个考上大学。一个殡仪馆运尸工
十二个"女儿"的爹
未知生焉知死,有时候人生更是向死而生。
打过零工做过游医,甚至当过多年的殡仪馆运尸工,也许是见证了太多的死亡,75岁的余上忠更能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。30多年来,他和妻子先后收养了12名弃婴。
两个人省吃俭用,除了打工赚钱,甚至乞讨、捡破烂,希望将这些孩子抚养成人。后来,有些孩子陆续被人认领走,只剩下5个。
而今,最小的两个孩子今年同时考入大学,在欣慰的同时,老余也感觉到深深的压力。40岁开始收养了第一个女儿
热心肠的夫妻再没有停下来
今年75岁的余上忠黑瘦硬朗,身穿格子衬衫、灰色西裤和几十元的人造皮革凉鞋,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褶皱。
老余30多岁才有了老婆,自己没有孩子,40岁的时候,他和妻子商量想收养一个女儿。当年的大年初二,他从临县抱回第一个孩子,是当时那户人家不要了,取名叫余彩松,可老余并不轻松,毕竟,家里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人儿。
4年后,老余办完一场丧事回家时,半路看到路边有只纸箱,里面的婴儿双目紧闭。平日里老余常帮乡亲料理后事,这次他二话没说,准备把纸箱里的"死婴"带回家安葬,没想到老余回家后,却发现孩子还会喘气,他和妻子赶紧帮孩子洗澡,细心呵护之下,这个婴儿终于活了下来。
"生下孩子,随便将他们扔掉,罪过啊!"老余回忆起往事,摇着头叹气。
家里的老三是在温州市龙湾区抱养来的,当时已是秋天,老余在当地干活时,发现村里的老人亭里放着一个纸箱,里面传出婴儿细弱的啼哭声。"有些村民围着看,纸箱里还放着生辰八字,可是孩子没有人愿意要。"当时,老余已经有了两个女儿,再添一个人肯定吃不消。老余还有一点犹豫,可是妻子是个热心肠,她主动接下了这个孩子。
渐渐地,老余家的孩子越来越多。菜市场、码头、街巷口甚至家门口……这12个孩子被捡来的地方各不相同,但都是女孩子,有些甚至身体小有残疾。老余背后的"家和万事兴",是三女儿亲手绣的。
乞讨、捡垃圾、做手工活
节俭勤勉的老余撑起十多个孩子的家
"别人都不愿意要,不然孩子早就抱走了,可如果真没人管,肯定活不了的。"虽然家里压力大,看到弃婴的时候,夫妻俩还是狠不下心不管,"孩子再小,好歹也是一条命啊。"
渐渐地,老余家的孩子也越来越多,有人会专门把孩子包在纸箱里,放在老余的家门口,那曾是个低矮破旧的小土屋,屋里摆着很多从垃圾堆里淘回来的家电。
"以前的日子苦,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出门捡破烂,还会背着我们乞讨,别人有时候给些钱,有时候就给很多小孩的旧衣服。"35岁的大女儿余彩松回忆。
还有些时候,就是帮工厂分拣做衣服的下脚料,这是三女儿小飞印象最深的事情,一袋七八十斤的毛料,做完才二十块钱,做久了大拇指和食指会破皮,脖子也会僵得酸痛,"但是一家子人聚在电灯下做事情,我们人心齐,想起来还是很温暖。"
家里的孩子多,少不了头疼脑热,后来,有一个孩子因为生病早夭,这对两人打击很大,他们极度内疚,觉得自己养不好孩子,从那以后,有好几个孩子由别人认领回去抚养,"能去条件更好的家庭,就当是给了孩子新生。"最后,家里就剩下了5个女儿,除了早早上班的老大,其他几个孩子都念了大学。三天捡回两个小幺女
她俩今年双双考上温州的学校
老余收养孩子的最高纪录是在1998年,他在3天内从同一个菜市场抱回了2个女婴,分别取名为余作盼和余作帮。"两个女儿都放在牛奶箱大小的纸盒子里,里面写着生辰八字,她们生日相差只有一周。"余上忠回忆。
那时候老余已经快60岁了,生活拮据,家里的孩子根本照顾不过来。但"生养下来就是一条命",老余不忍心放弃,还是将两个孩子抱回了家。
她们俩就是老余家的一对小幺女,一个小个子大眼睛,另一个眉目粗浓,生性敏感而腼腆。虽然外形差异很大,两个孩子都很乖巧,放学后会跟着姐姐做手工赚零用钱,"两分钱一把扇子,一天下来也有几十块钱。"
老余从殡仪馆退休后,家里就没有了经济来源,家里去年搬到拆迁后的楼房里。现在住的屋子装修简单,屋里的陈设都是几个成年的女儿们在网上淘来的,"这个买一个沙发,那个买一个饭桌,拼拼凑凑就是一个家。"
30多度的高温天,因为没有钱装空调,他们就开着窗吹过堂风,更热时候,就靠着电风扇捱一捱。
老余很节俭,全身最显眼的,大概就是左手无名指上那个刻着"福"字的金戒指,这是他七十大寿时几个女儿合起来买的礼物,表达对养父的感恩之情。
"我现在最担心的,也就是最小的这两个孩子,她们还没有独立成人。"老余说着,指了指身边的一对小幺女。
孩子都很争气,今年双双考上了温州的学校。大学向她们敞开了怀抱,但学费和生活费也横在了面前。如今,已经有温州的助学项目承诺资助两个孩子的学费,但生活费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老余家的客厅里,摆着一幅"家和万事兴"的刺绣,这是三女儿上大学时绣的,正如这些字,因为爱和热心肠,几个没有血缘的人聚在一起,聚成了一个家。
猜你喜欢
车俊率省代表团在美国考察访问,全方位拓展浙美合作新空间
"村里分发化肥的事你知道吗?"浙江三级联查到户,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
太给力了!浙江母女圣彼得堡遭遇黑车,打领事馆电话3分47秒搞定!
世界那么大! 一定有人在等着你爱TA
13岁新生陈舒音说能照顾好自己,妈妈希望儿子谈一场恋爱……浙大每年最热闹的一天来了!
为这对父母点ZAN!

3人已点赞